近年來,全球災害頻繁,地區沖突不斷,疫情如火肆虐,全球糧食減產等一系列天災人禍讓我們看到,全球糧食緊張已經難以避免,我國也積極推進糧食安全工作,退林還耕、增設糧倉、鼓勵種糧、優化糧種,除此之外,食品、農產品運輸損耗的巨大浪費也被提上解決日程,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大力度推進冷鏈產業發展吹響了號角,未來我國將冷鏈食品的倉儲與運輸環節全部納入智慧監管只是時間問題,倉庫溫濕度監測、冷藏車溫濕度監測是食品冷鏈溫濕度監控的兩大重點。
各省級、市級食品冷鏈溫濕度監測平臺如何搭建?如何部署?如此大體量如何選擇設備?應注意哪些問題?應具備哪些能力?
溫濕度監控設備的數據結構與平臺監管設計
以一個城市為單位來計算,一個二線城市冷庫面積約幾十萬平米,冷藏車約數千輛,而一個省的冷鏈產業量級則更上一個臺階,這么大的體量,不能以散點設備獨立上傳監管平臺的形式進行部署,以志翔領馭的技術經驗來看,至少每個冷鏈單位應該有一個溫濕度監測云平臺,而每個冷鏈企業以云平臺為單位向市級、省級監管平臺上傳數據,形成逐級上傳。這么設計的主要原因是扁平式數據結構雖然層級少,看似簡單,但實際監管部門根本無法逐點監管,畢竟最終監管、管理維護的還是人,而不是計算機。
溫濕度監測數據如何傳輸
以志翔領馭冷鏈溫濕度監控系統設計經驗來看,冷庫的信號環境較為惡劣,應當采用有線傳輸方式將溫濕度監控數據傳輸至本地倉庫監控電腦,由電腦部署的溫濕度監測系統客戶端通過網線上傳至企業食品冷鏈溫濕度監測云平臺。同樣,企業的所有冷藏車安裝4G溫濕度監測設備,直接通過4G信號,將數據上傳至企業云平臺,這樣一來,企業食品冷鏈溫濕度監測云平臺就匯集了所有冷庫測點與冷藏車測點的溫濕度監控數據,云平臺除了供企業使用監測監控與報警等功能以外,將數據分發上傳至市級、省級食品冷鏈監管平臺相應接口。
大體量穩定監控能力
省市級冷鏈溫濕度監控體量很大,選擇設備供應商與技術服務商應當有大型項目的經驗,確保設備與系統的穩定運行。
智慧監管離不開科學布點
冷庫與冷藏車應當安裝溫濕度監測設備是共識,但如何安裝?在哪個位置安裝?監測點位是否科學?數據是否有價值?這里邊絕不是把設備隨隨便便裝上就結束了,志翔領馭長年為藥企提供冷庫驗證服務,數據表示,冷庫的空間是立體的,在哪里部署溫濕度監測設備大有學問,如果各家企業都把設備放在壓縮機出風口,那還有監管的意義么?那么平臺有了,設備有了,相關的法規與制度也必須跟上,設備供應商與服務商也必須有冷庫驗證能力,根據具體規定布置監測點位。
報警功能應完善
省市級監管平臺的作用是監管,而不是運營管理,也不是“保姆”,企業端溫濕度監測平臺必須具有完善的超限報警功能,能夠通過微信、短信等多方式向多級管理員進行報警,便于冷鏈企業及時獲取信息、及時處理問題,否則監管平臺會陷入焦頭爛額的窘境。